位于洛阳东郊12公里处,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,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,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“祖庭”和“释源”。
介 绍
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。前为山门,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。山门外,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,分立左右,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。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和毗卢殿
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,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,占地约4万平方米。寺大门之外,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、放生池、石拱桥,其左右两侧为绿地。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,大小和真马相当,形象温和驯良,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,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。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,为一并排三座拱门,代表三解脱门,佛教称之为涅之门。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,皆为东汉遗物。寺内现存五层大殿,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,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。
主殿是第二重殿大佛殿,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场所,第三重殿叫大雄殿,里面摆放的是元代的“夹贮干漆造像”工艺做的塑像包括三世佛,左右二天将,及殿东西两侧的十八罗汉像,都是1972年,为了欢迎西哈努克亲王,周总理批示,从北京慈宁宫调运于此。其中十八罗汉像是中国现在仅存的一套元代“夹贮干漆造像’十八罗汉,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!
白马寺中还保存着自唐以来的历代碑碣40余座,以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《洛京白马寺祖庭记》最为珍贵。
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,有一座齐云塔,共十三层,高约24米,目前住的都是尼姑。该塔风格独特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古建筑之一。
历史
相传东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位金人在宫殿上空盘旋,遂派人前往西域求佛法,在大月氏(今阿富汗一带)遇天竺(今印度)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。
永平十年,汉使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,翌年建寺。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劳,故取名白马寺。建成之后,又经宋、元、明各朝重修,才形成今日的规模和布局。
门票·开放时间
50元
开放时间:7:30-15:30
交 通
从西关乘56路公交车可直达。
58路公交车是白马寺—关林庙的旅游公交车,票价1.5元。